2007年12月14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综治进民企”结出平安果
本报记者 余春红/文 史诗/摄

  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中浓墨重彩的一大华章,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不仅吸收了当地巨大的劳动力,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打工者纷至沓来。一个规模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规模企业的小环境影响着一方环境,为此,应运而生的“综治进民企”成了我省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创建基层基础平安的重要举措。
  “综治进民企”的创举从试点到现在,全省各地都收获了平安、和谐。日前,中央综治委督导组对我省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督导组认为,在基层基础建设上,我省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综治进民企”的做法强化了基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

  海宁:综治室有了升级、完善版
  赶在今年普法宣传日前夕,海宁市斜桥镇工业区综治站开始运行。这个综治站位于斜桥工业区金郑家具有限公司的门口,据说选址在这里还是家具公司极力争取的,因为在企业看来,有综治站在身边就有了平安。
  斜桥镇镇长助理谢雍介绍说,斜桥工业园区位于斜桥镇中部,园区内有企业57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尽管规模企业都设有综治室,但是园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村之间有时也难免产生矛盾纠纷,这就需要一个面向整个区域的“娘舅”,工业园区综治站就是“综治进民企”的升级版和完善版。
  治安巡逻、纠纷调解、安全检查、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新居民服务管理,斜桥工业园区综治站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地上了墙。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综治站的职责中还有一项是信访代理。“如果有企业员工有信访的要求,我们视具体情况可以陪同或代理。”综治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诸暨:老板热衷请法律顾问
  有“鞋业之乡”之称的诸暨直埠镇曾做过一份关于民营企业综治情况的调研报告,该报告说,与前几年相比,该镇的企业主对法律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变,“法制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民营企业对综治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高的热情。因为他们尝到了综治进民企的甜头。
  该镇有一个鞋厂,厂里的工人之间因琐事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有一回务工人员找来了律师,抓住了厂里用工不规范的地方,搬出《劳动法》,结果让老板赔了医疗费、误工费。
  这事让这个老板认识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于是老板专门请了法律顾问,让法律顾问对厂里用工进行法律指导、规范管理。这样一来,这个厂比以往平静了很多。
  自从企业主们重视起企业的平安建设,该镇的劳资纠纷比以往大幅度下降。就使用童工的问题而言,以前有的企业主碍于老职工介绍的情面等原因,常常偷偷地招用童工,现在大部分企业主脑袋里都有依法用工这根弦,都不去碰“高压线”了。

  桐乡:矛盾全部化解在综治室
  今年9月24日下午2时左右,桐乡河山镇工业区辖区内河山纺织有限公司70多岁的职工沈某,在主动帮助别人拆除工棚时不慎从棚上掉下,经医院救治无效于次月8日死亡。
  事发后,该纺织公司综治室立即着手处理,河山镇工业区综治室调解委员会得知此情况后也主动派人协助该企业综治室的负责人参与救助工作,并组织人员到该企业了解现场情况。
  在沈某死亡后,工业区综治室调解委员会和企业综治室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死者家属进入调解程序。为了解除死者家属的顾虑,工业区综治室调解委员会还及时邀请了镇司法所的专业人员下企业协助开展调解工作。
  由于介入及时、证据充分、调解得当,死者家属的情绪稳定。在沈某死亡后第二日,企业与死者家属就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达成了协议:由企业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该镇工业区综治室成立以来,已先后成功调处发生在工业区内企业的矛盾纠纷10起,没有一起往上交。
 
  椒江:企业主买平安出手大方
  椒江区市民广场附近的新台州大厦,被当地人称为“最安全的大楼”。为什么最安全?秘密就在这里:大厦的地下监控室里有数十台监视器日夜监视着大厦各个角落;整幢大厦还安装了200多个探头,大厦的角角落落发生的一切都尽收监控人员的眼里。
  这套监控设施价值达千万元,是大厦的开发商投入安装的。该开发商多次表示:“平安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保障。”该企业积极参与“综治进民企”工作,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企业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连续6年无火灾、无事故、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平安佳绩。
  像这样不惜重金买平安的民企在台州非常普遍。就椒江区来说,规模较大的民企已普遍推行了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民企负责人挑起了企业综治工作的担子,而花钱买平安则成了老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大事。